本书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从赫费的伦理学及行为理论、其幸福论及自律理论三方面系统地阐述赫费道德哲学的理论体系。第二部分对赫费道德哲学进行评论。第三部分探讨赫费道德哲学的特点及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第四部分对赫费道德哲学与中国道德哲学进行比较研究。
本书深化并推进了对法国现象学以及20世纪法国哲学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当代法国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线索。其创新之处主要体现为:独到地借助心灵、身体和物质三个重要概念,观念论、精神论和物质论三个标签,实存论现象学和概念论现象学两个横向大类,意识现象学、身体现象学和物质现象学三个纵向亚类,论著一方面纵向地揭示了20世纪法国哲学不同阶段的逻辑演进,另一方面又横向地展现了同一时期诸多流派之间的内在关联,从而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既复杂多样又有规律可循的法国哲学总图景。论著的核心论点是:从总体上看,现象学在20世纪法国哲学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本书重点考察“一·二八”淞沪抗战前后南京国民政府的对日政策及其转变,分析蒋介石、汪精卫、孙科、陈铭枢等军政领导人在“一·二八”淞沪抗战中的权力纷争与政策分歧,探讨南京国民政府对日政策的得失,以及影响这一政策的内外因素。
本书旨在以政治思想史与现代化进程融合之视界,围绕“自由”与“国家”两大主题,探究现代中国知识分子及各派政治思潮因应中国问题之两难选择,并揭示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的独特思想结构,进而总结20世纪中国政治思想的理论遗产。中国欲实现健全的现代化,则有待超越此百年难题,达致个人自由与国家富强的平衡统一。
本书首先介绍国外在隐喻认知研究方面比较重要的理论;然后阐述第二语言习得中的隐喻理解研究;继而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出发,讨论第二语言词汇和概念表征理论;接着在问卷测试与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英语学习者的隐喻理解策略、隐喻类型,以及学习者的英语语言水平对隐喻理解策略、隐喻类型的影响进行深入讨论;最后讨论本书对语言学理论与二语教学的启示,以及对未来研究的思考。
杨渭生(1932-),1957年7月毕业于浙江师范学院历史系。1957年8月至今,历任原杭州大学(今浙江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教授、研究生导师等职。曾任杭州大学学报(文科报)负责人(主编)。杭大华侨联谊会(侨联)副主席。1983年至今,任原杭大(今浙大)韩国研究所兼职研究员:美国国际性学术刊物《宋元学报》编委。1978年以来,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89篇,100万字。点校、辑佚《司马光诗》(《全宋诗》第9册)等古籍5种,共100多万字。近年主要著作有:《宋丽关系史研究》(专著,48万字),杭州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两宋文化史研究》(专著,主编,第一作者。75万字),杭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宋丽关系史料汇编》(上下册。主编,第一编著者,140多万字),学苑出版社,1999年版。1995年以前出版专著3种50多万字:五、六十年代主编《中国历代人物年谱集目》等书目文献资料21种,约300万字。
书中有一些新诗,大部分是旧体诗词。钟敬文先生非常看重自己的诗歌创作。他一直视诗为生命,为精神支柱,更视古典诗词为民族的灵魂。他的诗词创作正是这种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的动人写照,正是他人生智慧、人生的生动体现,要用诗来表现对社会的责任和对情谊的感发,用诗来谱写自己的生命之歌。
《缪斯的花园》是一本十七世纪英国文学手稿札记书,由当时最重要的文学作品出版商汉弗莱·莫斯利委托编纂。这部手稿和札记书体裁具有多方面不可忽视的意义,可惜人们重视不够。本书理清了《缪斯的花园》现存的两个版本之间的复杂关系,介绍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札记书传统,探讨了《缪斯的花园》对早期现代英国文学和早期现代英国文化的重要性,包括作者权、写作、阅读实践和经典建构等方面,并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本书以中西诗学为参照,首次用中国传统的观照法整体分析和阐释英国著名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生命诗学的渊源、内涵和价值,其研究颇具原创性,对拓展用中国传统诗学梳理和阐释西方作家的诗学和作品,推进中西贯通的中国外国文学研究视野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值得特别关注。
该专著的原创性主要体现在下面几点:其一、在诗学渊源研究上,该专著从全球化视野出发,全景探讨了伍尔夫与英国、古希腊、俄罗斯、法国、美国以及部分东方国家的文学家在生命体验和审美感悟上的渊源关系和共通性。其二、在诗学内涵研究上,该专著从艺术本质、创作构思、作品形式、文学批评、文学意境五个方面阐明了伍尔夫的生命诗学的内涵和本质。其三、在诗学实践研究上,该专著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细致解读伍尔夫的作品《海浪》和《雅各的房间》,重点揭示伍尔夫的生命诗学在其文学创作中的实践形式及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