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胡宁

学科:理学

出生年: 1916

人物传略


中科院院士(1955)、理论物理学家。对核力介子理论有研究。1934年高中毕业后,胡宁考取浙江大学物理系。翌年,浙江大学因教师与校方发生风潮而停课,胡宁遂北上北平,转到清华大学物理系学习。1938 年,胡宁在西南联大物理系毕业,接着留在该系担任助教。在随后的两三年里,胡宁在周培源的指导下,开始从事流体力学的研究。1941年,胡宁考取清华大学第五届赴美留学公费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深造。1943年取得博士学位。1945年到1950年,胡宁先后到爱尔兰都柏林高等研究院、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美国康奈尔大学原子核研究所、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和渥太华加拿大国家研究院等地,在理论物理学的许多方面进行研究。 于1950年底回到国内,其后一直担任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1983年兼任新设立的北京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从1952年起,陆续担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子能研究所,高能物理研究所)和理论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员。此外,1956年至1959年间,胡宁曾赴前苏联,在杜布纳联合核子研究所工作,并担任该所学术委员和理论研究组组长。胡宁在普林斯顿期间,先同J.M.约赫(Jauch)合作,检验了赝标量介子和矢量介子混合作用的非相对论性核力理论,接着又独自计算了上述模型中的非相对论修正。后来,泡利和胡宁还在强耦合近似下直接研究了标量介子和矢量介子的粒子对理论中的自旋相关相互作用。这些工作是在1944年和1945年发表的。虽然,后来看清楚了,强作用介子情况比较复杂,理论上也不可以按照与处理电磁作用同样的方法来处理强相互作用,原先的设想太简单了;可是,包括胡宁上述工作在内的泡利学派的这些研究成果,仍然是早期的核力介子理论的经典文献。 对散射矩阵的解析性质的研究。他先同W.海特勒(Heitler)合作,讨论了对S矩阵元的一些零点和极点的物理解释,从而在能量—动量复平面上确定原子核系统或者基本粒子系统的各个束缚态或者似稳态的分布。然后,他证明了对于短程力来说,S矩阵元在能量—动量复平面上,只有一些简单的极点和零点,据此足以确定核物理学里的色散公式。事实上,胡宁这些工作独立地重新得到了E.P.维格纳(Wigner)等人在这方面的一些有典型意义的结果。此外,胡宁还对如何可能消除S矩阵元发散性的问题进行过研究。当时所有的这一类工作,都为在50年代中期风靡一时的基本粒子强相互作用理论的色散关系方法的建立,提供了必要的概念基础。


学人著作


题名 著者 出版者 ISBN 获奖情况(索书号对应)
场的量子理论 胡宁著 科学出版社
广义相对论和引力场理论 胡宁 科学出版社 7030078357
电动力学讲义 胡宁 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动力学 胡宁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