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吴光南

学科:农学

出生年: 1924

人物传略


1924年7月31日出生,父亲是著名园艺学家吴耕民。1943年,他高中毕业后,被保送入浙江大学农艺系。1947年毕业后,在南京中央农业实验所杂粮特作系任职。1979年至1985年,任苏省农业科学院遗传生理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其中1980年1月至1981年8月在美国肯塔基州立大学合作研究。从事农业科研工作长达半个世纪,先后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两本,培养硕士、博士生多名,出席国际学术会议八次。曾当选为江苏省第六届人大代表,全国第六、七、八届人大代表。曾任农业部第四、五届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农业部第一届生物技术专家顾问组成员,农业部“六五”、“七五”、“八五”重点课题“主要农作物生理生化功能调节机理与技术”的主持人,负责组织、指导全国约20个农业大学、农科院参加的课题科研工作。曾任全国植物生理学会理事,中国植物生长物质协会副理事长,全国作物学会作物栽培研究会副主任及生理专业组长,江苏省植物生理学会秘书长、理事长,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遗传生理研究所研究员、院生物技术中心主任、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水稻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并任该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副理事长,《作物学报》、《作物学杂志》、《中国水稻科学》编委,《江苏农业学报》主编等职 。 70年代开始,国际上对作物生长发育的调节研究开始着眼于内源激素。吴光南于70年代末开始从事植物内源激素对器官生长发育的调节研究,先从水稻体中内源激素变化入手,再向棉花、小麦等作物扩展。他和助手们发现生长延缓剂多效唑和水稻矮生基因(不论是籼稻的Sb-1、Sd-g基因,还是微效基因)都是通过调节内源赤霉素,吲哚乙酸、脱落酸和乙烯等多种内源激素的平衡和交互作用来控制株高、分蘖和叶角等性状的,从而提出了水稻矮生性状的多激素调节假说,突破了当时国外学者认为多效唑和矮生基因只调节赤霉素一种内源激素的解释。


学人著作


题名 著者 出版者 ISBN 获奖情况(索书号对应)
吴光南文选 《吴光南文选》编委会编 中国农业 7109083330
水稻栽培理论与技术 吴光南等主编 农业
作物发育生理 吴光南编著 中国农业科技 7801198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