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周志炎

学科:理学

出生年: 1933

人物传略


    周志炎,古植物学和地层古生物学家。男,祖籍浙江海宁,1933年1月在上海出生,汉族。1954年,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1961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生毕业。1980-1982年在英国里丁大学等进修。199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历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等职。先后任中国古生物学会古植物学分会副主任、主任委员,国际古植物协会副主席,国际古植物协会中国地区代表,国际植物分类委员会植物化石组委员,美国植物学会古植物组名誉会员。     

 周志炎长期从事古植物学和相关地层学研究,以中生代裸子植物和蕨类化石的研究见长。主要从事中、古生代植物群及其相关地层研究,早年参加了《中国各纪地层》和《中国各门类化石》等两大系统性专著的整理和编著工作,主持进行了东北、中南等地区含煤地层及古生物的综合研究,系统研究和首次确认中国南方早侏罗世早期植物群,并提出了中国中生代植物群进一步划分方案。     

 20世纪80年代以来,周志炎着重于古植物的生物学研究。在中国古植物学研究中率先应用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和超薄切片等技术,研究植物化石的显微和超微结构,并应用分支系统学和顶枝学说等理论来探讨古植物的系统发育、整体重建和异时发育等理论问题,开拓了学科研究新领域。他阐明满江红大孢子壁超微结构的方向性及其潜在的分类意义,发现和研究了最古老的银杏和罗汉松科化石,在率先开展中国掌鳞杉科化石研究的基础上,对这类已灭绝的植物在中国的地质、地理分布,做了系统评述和总结。此外,还参加了对南极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晚白垩世及早第三纪真蕨类和松柏类中、新生代真蕨类和裸子植物化石的研究。近年重点开展银杏目及义马侏罗纪植物群的工作,找到了银杏演化的“缺失链环”,研究银杏目植物的演化形式和规律,提出银杏目自然分类方案,并在古植物大孢子膜和叶角质层超微结构方面作了一些探索。有关银杏类的研究成果,被国际同行誉为该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作,为国内外最新的古植物教科书及专著多次引用。    

 周志炎从事古植物学及相关地层研究50余年,先后发表论文90余篇,专著6部。曾荣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1995年,获印度萨尼百年纪念奖。


学人著作


题名 著者 出版者 ISBN 获奖情况(索书号对应)
西藏东部晚中生代植物 刘秀英,杨小菊,周志炎著 地质出版社 9787116054615
中国古植物学(大化石)文献目录:1865-2000 周志炎,吴向午主编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7312013317
远古的悸动:生命起源与进化 周志炎主编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9787534569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