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李卫军

学科:

出生年:

人物传略


李卫军 ,浙江大学百人计划B特聘研究员,国家优秀青年基金和山东省杰青获得者。


2017.06 - 至   今: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大气科学系“百人计划”研究员(Tenure Track)

2013.09 - 2017.06:山东大学环境研究院 破格教授

2010.01 - 2013.09 :山东大学环境研究院 讲师

2009.07 - 2011.06:山东大学环境研究院 博士后,合作导师:王文兴 院士

2007.092009.03:美国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和2006.032007.8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导师:邵龙义教授和Peter R. Buseck教授

2003.092005.12: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环境科学硕士,导师:邵龙义 教授

1999.092003.06: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质本科

      本课题组长期以来主要专注于大气化学大气气溶胶单颗粒研究方向,主要应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和纳米二次离子质谱等手段研究我国大气雾-霾及沙尘暴期间大气气溶胶颗粒物,从微观角度揭示颗粒物表面及内部的物理化学特性,其中包括:雾-霾期间气溶胶理化特性、沙尘暴期间沙尘颗粒矿物组分、颗粒物吸湿增长及光学特性、颗粒物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效应等方向的研究。曾经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13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2014年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之普通本科自然科学类一等奖,2014年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16年获得国家优秀青年基金,2017入选浙江大学“百人计划”,2019年获得全国环境化学第一届青年科学家奖(1/10全国)获得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青年科学家奖金奖(1/10全国),2020年获得中国颗粒学会青年颗粒学奖(1/11全国)。目前,获相关仪器发明专利共5项和2项软件著作权,其中一项已经转让公司。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在国外刊物Science子刊的Science Advances,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Atmos., Environ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和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等大气科学相关领域的杂志上发表论文共41篇,出版中英文双语专著1部, H指数为29。目前为Scientific reports和Atmosphere杂志的编委,独立处理稿件。

      本课题组经过多年模索及积累,我们围绕气溶胶单颗粒技术逐渐形成了以下7个研究方向:

               1)不同排放源下单颗粒的特征——旨在建立单颗粒形貌-成分-来源数据库

               2)东亚区域输送条件下单颗粒的老化特性——旨在理解颗粒物老化机制

               3)黑碳单颗粒的三维建模及光学模拟——旨在理解不同混合态下黑碳的吸光性

               4)颗粒物的地球化学生物循环(铁可溶解及地球化学循环)——旨在理解铁的酸溶解特征

               5)雾-霾和沙尘气溶胶单颗粒研究 ——旨在理解污染条件下单颗粒的特性

               6)单颗粒实验室的吸湿性模拟研究——旨在结合实验室深入理解颗粒物表面非均相性机制

               7)基于单颗粒手段研究气溶胶-云的交互作用——旨在理解不同来源的气溶胶如何影响云凝结特性


工作研究领域:

       微观世界里窥探宏观世界(Microscoscpic observations reveal macroscopic world (MOW)) ,研究领域涵盖地球科学、大气物理、全球气候变化和大气化学,在以下方面有深入研究:

  • 亚洲沙尘暴沙尘颗粒的来源及其矿物学研究

  • 城市大气污染物的理化特征评价及来源追踪

  • 云雾结核、气溶胶与CCN之间相互作用机制

  • 大气的非均性化学反应和均相性化学反应等

  • 大气污染物的输送原理及产生的大气化学反应

  • 区域灰霾中新颗粒的形成及其对灰霾形成的作用

  • 气溶胶颗粒与大气污染物之间的非均相化学反应机理

  • 大气污染中气溶胶颗粒对区域气候与人类健康的影响

  • 区域灰霾高层大气气溶胶颗粒的特征及输送(飞机和高山站点观测)

  • 气溶胶颗粒中铁颗粒老化机制及其可溶解性研究,评估对健康及海洋生态影响

  • 气溶胶颗粒的相变特征

  • 黑碳颗粒的形貌特征的分形维数及其光学特征





学人著作


题名 著者 出版者 ISBN 获奖情况(索书号对应)
雾霾和沙尘污染天气气溶胶单颗粒研究 李卫军,邵龙义著 科学出版社 9787030364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