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金石不朽:书写、复制与文化衍生”展览今起开展

112日下午,由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和浙江大学图书馆共同主办的“金石不朽:书写、复制与文化衍生”展览在艺博馆开幕。展览共展出金石拓本、金石图书与金石学者的信札手稿百余件,配合以古代铜镜、简牍、砖瓦、碑刻、墓志等实物,全面展示了拓本这一承载古代文明的独特形式,充分揭示了金石深植于中国人文化与心灵世界的不朽地位。

艺术与考古学院院长、艺术与考古博物馆馆长白谦慎,图书馆党委书记兼副馆长吴晨出席展览开幕式并致辞,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楼可程主持开幕式。艺术与考古学院艺术史系主任、策展人薛龙春介绍策展背景并作展览导览。学校师生及部分金石爱好者参加了展览开幕式及有关活动。


开幕式现场


白谦慎表示,图书馆近年来不断丰富碑帖拓本特藏方面的馆藏,为学校师生从事相关领域教学科研提供了有力支撑。此次展览就是由薛龙春教授带领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与艺博馆馆藏资源,策划的一次带有教学实践性质的展览。他们通过遴选展品、撰写展签图录,把策展过程当作教学实践,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近师生、走进教学,很好体现了图书馆和艺博馆的价值与使命。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院长、艺术与考古博物馆馆长白谦慎


吴晨在致辞中介绍了图书馆拓片特藏建设的相关情况。他表示,目前图书馆馆藏拓片已过万张,初步形成了馆藏规模和特藏品牌。作为高校图书馆,藏不是目的,用才是关键。如何将特藏用好,更好地服务师生教学科研,服务学校文化育人,是图书馆特藏建设的初心和使命。金石碑刻既是重要的历史、文学文献资料,也是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重要载体,而中国特有的传拓技法能将其原始风貌尽可能地保留下来,非常值得师生去学习、观摩、解读,这也正是图书馆践行“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这一文化功能的有益尝试。



浙江大学图书馆党委书记兼副馆长吴晨


薛龙春在讲述此次展览策展思路理念的过程中,围绕古代拓碑、访碑等文化专题向观展师生娓娓道来。他介绍,始自唐代的椎拓工艺,使金石文字以“拓本”的形式进行复制和传播。而清代乾嘉以来,学者们对于金石拓本的题跋,洋洋可观,更使拓本突破了复制的意义,实现了文化的衍生与增殖。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艺术史系系主任、策展人薛龙春


楼可程在主持时指出,图书馆是文字文献的海洋,博物馆是文物艺术的殿堂。文字与实物,正如鸟之双翼,缺一不可。本次展览是图书馆与艺博馆的首次合作,也是全新尝试。相信这种文与物并重的“实物教学”、“展览教学”会极大提升学生对于馆藏图书的理解能力、拓片实物的阅读能力。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楼可程


开幕式后,薛龙春还为到场嘉宾带来了一场热情洋溢、精彩纷呈的导览讲解,图书馆古籍特藏部李俊文、韩秀丽在修复展示室向观众现场演示了拓片制作技艺。本次展览还特别邀请了中国美术学院书画文献研究所所长方波举办了“鉴藏•研究•取法——艺术史研究视阈中的碑刻及其衍生物”讲座。


策展人薛龙春导览


图书馆馆员韩秀丽、李俊文现场演示拓片制作



  “金石不朽”展期为2021112日至2021630日,展览地点为浙江大学艺术考古博物馆展厅一。



/范晨晓 图/苏开颜、朱于心(艺博馆)、卢紫祎(艺博馆)、应超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