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经学丛书》的子目列表
| 序号 |
子目题名 |
子目责任者 |
版本描述 |
起止册数 |
一般性附注 |
| 1 |
经学通志 |
钱基博 |
|
第1辑第01册 |
|
| 2 |
经子解题 |
吕思勉 |
|
第1辑第01册 |
|
| 3 |
经与经学 |
蒋伯潜、蒋祖怡 |
|
第1辑第03册 |
|
| 4 |
经学纂要 |
蒋伯潜 |
|
第1辑第03册 |
|
| 5 |
经学常识 |
徐敬修 |
|
第1辑第04册 |
|
| 6 |
国学研究-经部 |
顾荩臣 |
|
第1辑第04册 |
|
| 7 |
新体经学讲义 |
江瑔 |
|
第1辑第04册 |
|
| 8 |
新学伪经考驳议 |
符定一 |
|
第1辑第05册 |
|
| 9 |
经学历史 |
皮锡瑞著,周予同注释 |
|
第1辑第05册 |
|
| 10 |
经今古文学 |
周予同 |
|
第1辑第05册 |
|
| 11 |
经学史论 |
本田成之著,江侠庵译 |
|
第1辑第06册 |
|
| 12 |
经学源流浅说 |
陈燕方 |
|
第1辑第06册 |
|
| 13 |
经学五变记 |
廖平著,黄镕笺 |
|
第1辑第07册 |
|
| 14 |
中国经学史概说 |
泷熊之助著,陈清泉译 |
|
第1辑第08册 |
|
| 15 |
周易解题及其读法 |
钱基博 |
|
第1辑第09册 |
|
| 16 |
易说 |
廖平 |
|
第1辑第09册 |
|
| 17 |
周易论略 |
陈柱 |
|
第1辑第09册 |
|
| 18 |
周易解放 |
李星 |
|
第1辑第09册 |
|
| 19 |
周易大纲 |
吴康 |
|
第1辑第09册 |
|
| 20 |
周易阐微 |
徐世大 |
|
第1辑第10册 |
|
| 21 |
周易卦爻辞中的故事 |
顾颉刚 |
|
第1辑第10册 |
|
| 22 |
易鉥 |
尹昌衡 |
|
第1辑第10册 |
|
| 23 |
周易两读 |
李楷林 |
|
第1辑第10册 |
|
| 24 |
周易之新研究 |
胡子霖 |
|
第1辑第10册 |
|
| 25 |
邵村学易 |
张其淦 |
|
第1辑第11册 |
|
| 26 |
重定周易费氏学 |
马其昶 |
|
第1辑第12册 |
|
| 27 |
卦气集解 |
黄元炳 |
|
第1辑第13册 |
|
| 28 |
焦氏易诂 |
尚秉和 |
|
第1辑第13册 |
|
| 29 |
周易郑注笺释一 |
曹元弼 |
|
第1辑第14册 |
|
| 30 |
周易郑注笺释二 |
曹元弼 |
|
第1辑第15册 |
|
| 31 |
周易郑注笺释三 |
曹元弼 |
|
第1辑第16册 |
|
| 32 |
周易郑注笺释四 |
曹元弼 |
|
第1辑第17册 |
|
| 33 |
周易郑注笺释五 |
曹元弼 |
|
第1辑第18册 |
|
| 34 |
周易郑注笺释六 |
曹元弼 |
|
第1辑第19册 |
|
| 35 |
周易郑注笺释七 |
曹元弼 |
|
第1辑第20册 |
|
| 36 |
周易郑注笺释八 |
曹元弼 |
|
第1辑第21册 |
|
| 37 |
周易郑注笺释九 |
曹元弼 |
|
第1辑第22册 |
|
| 38 |
周易集解补释一 |
曹元弼 |
|
第1辑第23册 |
|
| 39 |
周易集解补释二 |
曹元弼 |
|
第1辑第24册 |
|
| 40 |
周易集解补释三 |
曹元弼 |
|
第1辑第25册 |
|
| 41 |
周易集解补释四 |
曹元弼 |
|
第1辑第26册 |
|
| 42 |
周易集解补释五 |
曹元弼 |
|
第1辑第27册 |
|
| 43 |
尚书研究讲义一 |
顾颉刚 |
|
第1辑第28册 |
|
| 44 |
尚书研究讲义二 |
顾颉刚 |
|
第1辑第29册 |
|
| 45 |
尚书与古代政治 |
成惕轩 |
|
第1辑第30册 |
|
| 46 |
尚书的政治学说 |
熊理 |
|
第1辑第30册 |
|
| 47 |
书经中的神话 |
马伯乐著,冯沅君译 |
|
第1辑第30册 |
|
| 48 |
洪范の体系的社会经纶思想 |
林履信 |
|
第1辑第30册 |
|
| 49 |
书经 |
叶玉麟选注 |
|
第1辑第30册 |
|
| 50 |
诗经学纂要 |
徐澄宇 |
|
第1辑第31册 |
|
| 51 |
三百篇演论 |
蒋善国 |
|
第1辑第31册 |
|
| 52 |
诗蠲一 |
焦琳 |
|
第1辑第32册 |
|
| 53 |
诗蠲二 |
焦琳 |
|
第1辑第33册 |
|
| 54 |
诗蠲三 |
焦琳 |
|
第1辑第34册 |
|
| 55 |
关雎集 |
纵白踪 |
|
第1辑第35册 |
|
| 56 |
诗经选读 |
缪天绶选注 |
|
第1辑第35册 |
|
| 57 |
卷耳集 |
郭沫若 |
|
第1辑第35册 |
|
| 58 |
诗经情诗今译 |
陈漱琴 |
|
第1辑第35册 |
|
| 59 |
诗经音释 |
林之棠 |
|
第1辑第36册 |
|
| 60 |
敦煌古写本毛诗校记 |
罗振玉 |
|
第1辑第37册 |
|
| 61 |
韩诗外传补正.佚文考 |
赵善诒 |
|
第1辑第37册 |
|
| 62 |
诗辨妄 |
顾颉刚校点 |
|
第1辑第37册 |
|
| 63 |
周礼订本略注 |
廖平 |
|
第1辑第38册 |
|
| 64 |
布帛名物 |
吴承仕 |
|
第1辑第38册 |
|
| 65 |
月令章句疏证叙录 |
向宗鲁 |
|
第1辑第38册 |
|
| 66 |
坊记新解 |
廖平 |
|
第1辑第38册 |
|
| 67 |
礼记识 |
廖平 |
|
第1辑第38册 |
|
| 68 |
礼运三篇合解 |
廖平 |
|
第1辑第38册 |
|
| 69 |
左传 |
梁宽、庄适选注 |
|
第1辑第39册 |
|
| 70 |
左传精华 |
秦同培 |
|
第1辑第39册 |
|
| 71 |
春秋左传读本上 |
王伯祥 |
|
第1辑第40册 |
|
| 72 |
春秋左传读本下 |
王伯祥 |
|
第1辑第41册 |
|
| 73 |
冯玉祥读春秋左传札记 |
冯玉祥 |
|
第1辑第42册 |
|
| 74 |
左传礼说 |
张其淦 |
|
第1辑第43册 |
|
| 75 |
左传文法研究 |
何漱霜 |
|
第1辑第43册 |
|
| 76 |
绍邵轩丛书 |
王树荣 |
|
第1辑第44册 |
|
| 77 |
古籍新编四书 |
郑麐 |
|
第1辑第45册 |
|
| 78 |
论语辨 |
赵贞信 |
|
第1辑第46册 |
|
| 79 |
论语要略 |
钱穆 |
|
第1辑第46册 |
|
| 80 |
论语要义 |
王向荣 |
|
第1辑第46册 |
|
| 81 |
论语研究 |
温裕民 |
|
第1辑第46册 |
|
| 82 |
论语集释上 |
程树德 |
|
第1辑第47册 |
|
| 83 |
论语集释中 |
程树德 |
|
第1辑第48册 |
|
| 84 |
论语集释下 |
程树德 |
|
第1辑第49册 |
|
| 85 |
广注论语读本 |
国学编辑社、杜天糜修订 |
|
第1辑第50册 |
|
| 86 |
论语选读 |
上海中华书局函授学校 |
|
第1辑第50册 |
|
| 87 |
论语通解 |
余家菊 |
|
第1辑第50册 |
|
| 88 |
论语新考 |
刘光宇 |
|
第1辑第50册 |
|
| 89 |
论语足征记 |
崔适 |
|
第1辑第51册 |
|
| 90 |
春晖楼论语说略 |
张鼎 |
|
第1辑第51册 |
|
| 91 |
广论语骈枝 |
章太炎 |
|
第1辑第51册 |
|
| 92 |
论语征知录 |
陈汉章 |
|
第1辑第51册 |
|
| 93 |
春晖楼论语说遗 |
张鼎 |
|
第1辑第51册 |
|
| 94 |
论语与儒家思想 |
车铭深 |
|
第1辑第51册 |
|
| 95 |
半部论语与政治 |
赵正平 |
|
第1辑第51册 |
|
| 96 |
孟子本义 |
胡毓寰 |
|
第1辑第52册 |
|
| 97 |
孟子会笺 |
温晋城 |
|
第1辑第53册 |
|
| 98 |
缪天绶选注 |
孟子 |
|
第1辑第54册 |
|
| 99 |
广注孟子读本 |
国学编辑社、杜天糜修订 |
|
第1辑第54册 |
|
| 100 |
孟学大旨 |
胡毓寰 |
|
第1辑第55册 |
|
| 101 |
四书解义适今-孟子 |
林亨理 |
|
第1辑第55册 |
|
| 102 |
孟子新解 |
赵正平 |
|
第1辑第55册 |
|
| 103 |
大学读本 |
史本直 |
|
第1辑第56册 |
|
| 104 |
大学新讲 |
天虚我生 |
|
第1辑第56册 |
|
| 105 |
圣证大学句释 |
李喆元 |
|
第1辑第56册 |
|
| 106 |
大学与中国民族文化 |
向绍轩 |
|
第1辑第56册 |
|
| 107 |
大学通解 |
余家菊 |
|
第1辑第56册 |
|
| 108 |
大学新诠 |
叶深 |
|
第1辑第56册 |
|
| 109 |
大学六讲 |
邵鸣九 |
|
第1辑第56册 |
|
| 110 |
三民主义与大学 |
顾寔 |
|
第1辑第57册 |
|
| 111 |
大学之道 |
黄倬南 |
|
第1辑第57册 |
|
| 112 |
中庸之实践的研究 |
赵如珩 |
|
第1辑第58册 |
|
| 113 |
中庸辑义 |
郝擢先 |
|
第1辑第58册 |
|
| 114 |
中庸白话新解 |
张守白 |
|
第1辑第58册 |
|
| 115 |
中庸通义 |
陈柱 |
|
第1辑第58册 |
|
| 116 |
中庸注参 |
陈柱 |
|
第1辑第58册 |
|
| 117 |
中庸句解 |
周祖芬 |
|
第1辑第58册 |
|
| 118 |
孝经核 |
焦琳 |
|
第1辑第59册 |
|
| 119 |
三经本义 |
谢汝霖 |
|
第1辑第59册 |
|
| 120 |
孝经集注述疏 |
简朝亮 |
|
第1辑第59册 |
|
| 121 |
孝经要义 |
陈柱 |
|
第1辑第59册 |
|
| 122 |
唐石台本孝经读本 |
尊经会 |
|
第1辑第59册 |
|
| 123 |
历代石经考 |
张国淦 |
|
第1辑第60册 |
|
| 124 |
经典常谈 |
朱自清 |
|
第2辑第01册 |
|
| 125 |
经学提要 |
朱剑芒 |
|
第2辑第02册 |
|
| 126 |
群经概论 |
范文澜 |
|
第2辑第03册 |
|
| 127 |
读经示要 |
熊十力 |
|
第2辑第04册 |
|
| 128 |
六艺后论 |
陈鼎忠 |
|
第2辑第05册 |
|
| 129 |
经学抉原 |
蒙文通 |
|
第2辑第05册 |
|
| 130 |
经学通诰 |
叶德辉 |
|
第2辑第05册 |
|
| 131 |
经学源流考 |
甘鹏云 |
|
第2辑第06册 |
|
| 132 |
中国经学史 |
马宗霍 |
|
第2辑第06册 |
|
| 133 |
经典释文序录疏证 |
吴承仕 |
|
第2辑第07册 |
|
| 134 |
经典释文考 |
王利器 |
|
第2辑第07册 |
|
| 135 |
西汉经学与政 |
杨向奎 |
|
第2辑第07册 |
|
| 136 |
易学进阶 |
易县中学校编辑,林传甲评阅 |
|
第2辑第08册 |
|
| 137 |
易学真诠 |
黄本溥 |
|
第2辑第08册 |
|
| 138 |
周易的构成时代 |
郭沫若 |
|
第2辑第08册 |
|
| 139 |
易学会通 |
苏渊雷 |
|
第2辑第09册 |
|
| 140 |
易理中正论 |
刘锦标 |
|
第2辑第10册 |
|
| 141 |
易经白话批注 |
许舜屏 |
|
第2辑第11册 |
|
| 142 |
周易杂卦证解 |
周善培 |
|
第2辑第12册 |
|
| 143 |
易大象集诠 |
高拱元 |
|
第2辑第12册 |
|
| 144 |
周易话解 |
刘思白 |
|
第2辑第13册 |
|
| 145 |
周易正言 |
李郁 |
|
第2辑第14册 |
|
| 146 |
周易古经今注 |
高亨 |
|
第2辑第15册 |
|
| 147 |
周易古史观 |
胡朴安 |
|
第2辑第15册 |
|
| 148 |
易通 |
刘次源 |
|
第2辑第16册 |
|
| 149 |
周易乾坤二卦正义 |
关麟征 |
|
第2辑第17册 |
|
| 150 |
学易丛见 |
李果 |
|
第2辑第17册 |
|
| 151 |
雕菰楼易义 |
程石泉 |
|
第2辑第17册 |
|
| 152 |
春晖楼读易日记 |
张鼎 |
|
第2辑第17册 |
|
| 153 |
周易新论 |
许笃仁 |
|
第2辑第17册 |
|
| 154 |
周易入门八要 |
杨真如 |
|
第2辑第17册 |
|
| 155 |
双剑誃易经新证 |
于省吾 |
|
第2辑第18册 |
|
| 156 |
周易古义 |
杨树达 |
|
第2辑第18册 |
|
| 157 |
释郑氏爻辰补 |
徐昂 |
|
第2辑第19册 |
|
| 158 |
周易虞氏学 |
徐昂 |
|
第2辑第19册 |
|
| 159 |
爻辰表 |
徐昂 |
|
第2辑第19册 |
|
| 160 |
京氏易传笺 |
徐昂 |
|
第2辑第19册 |
|
| 161 |
经传诂易 |
徐昂 |
|
第2辑第19册 |
|
| 162 |
易音 |
徐昂 |
|
第2辑第19册 |
|
| 163 |
学易笔谈上 |
杭辛斋 |
|
第2辑第20册 |
|
| 164 |
学易笔谈下 |
杭辛斋 |
|
第2辑第21册 |
|
| 165 |
周易古经通说 |
高亨 |
|
第2辑第22册 |
|
| 166 |
周易哲学 |
朱谦之 |
|
第2辑第22册 |
|
| 167 |
易之哲学 |
贾丰臻 |
|
第2辑第22册 |
|
| 168 |
易学新论 |
严灵峰 |
|
第2辑第23册 |
|
| 169 |
易学讨论集 |
李证刚等著 |
|
第2辑第23册 |
|
| 170 |
易经读本 |
王心湛 |
|
第2辑第23册 |
|
| 171 |
易说求源 |
武运隆 |
|
第2辑第24册 |
|
| 172 |
敦煌古写本周易王注校勘记 |
罗振玉 |
|
第2辑第25册 |
|
| 173 |
汉易十三家 |
胡薇元 |
|
第2辑第25册 |
|
| 174 |
纳甲辨 |
屈怀白 |
|
第2辑第25册 |
|
| 175 |
易经原理 |
丁德隆 |
|
第2辑第25册 |
|
| 176 |
周易孟氏学附孟氏易传授考 |
沈祖绵 |
|
第2辑第25册 |
|
| 177 |
讲易管窥 |
袁嘉谷 |
|
第2辑第25册 |
|
| 178 |
周易对象通释 |
徐昂 |
|
第2辑第26册 |
|
| 179 |
读易札记 |
关棠 |
|
第2辑第27册 |
|
| 180 |
周易翼注 |
辛尔藻 |
|
第2辑第27册 |
|
| 181 |
读易随笔 |
王小航 |
|
第2辑第27册 |
|
| 182 |
尚书今文新义 |
廖平 |
|
第2辑第28册 |
|
| 183 |
尚书周礼皇帝疆域图表 |
廖平 |
|
第2辑第28册 |
|
| 184 |
尚书论略 |
陈柱 |
|
第2辑第29册 |
|
| 185 |
洪范微 |
张其淦 |
|
第2辑第29册 |
|
| 186 |
尚书大纲 |
吴康 |
|
第2辑第29册 |
|
| 187 |
古文尚书拾遗定本 |
章太炎 |
|
第2辑第30册 |
|
| 188 |
尚书去伪 |
支伟成 |
|
第2辑第30册 |
|
| 189 |
双剑誃尚书新证 |
于省吾 |
|
第2辑第30册 |
|
| 190 |
论诗六稿 |
张寿林 |
|
第2辑第31册 |
|
| 191 |
四益诗说 |
廖平 |
|
第2辑第31册 |
|
| 192 |
诗经研究 |
谢无量 |
|
第2辑第31册 |
|
| 193 |
诗经学 |
胡朴安 |
|
第2辑第31册 |
|
| 194 |
三百篇研究 |
张寿林 |
|
第2辑第32册 |
|
| 195 |
诗序解 |
陈延杰 |
|
第2辑第32册 |
|
| 196 |
读诗四论 |
朱东润 |
|
第2辑第32册 |
|
| 197 |
诗旨纂辞 |
黄节 |
|
第2辑第33册 |
|
| 198 |
诗经通解 |
林义光 |
|
第2辑第34册 |
|
| 199 |
诗经译注 |
江荫香 |
|
第2辑第35册 |
|
| 200 |
双剑誃诗经新证 |
于省吾 |
|
第2辑第36册 |
|
| 201 |
诗经形释 |
徐昂 |
|
第2辑第36册 |
|
| 202 |
诗韵谱 |
陆志韦 |
|
第2辑第36册 |
|
| 203 |
诗言志辨 |
朱自清 |
|
第2辑第37册 |
|
| 204 |
诗经童话 |
喻守真 |
|
第2辑第37册 |
|
| 205 |
诗经之女性的研究 |
谢晋青 |
|
第2辑第37册 |
|
| 206 |
毛诗植物名考 |
童士恺 |
|
第2辑第37册 |
|
| 207 |
周礼疑义辨证 |
陈衍 |
|
第2辑第38册 |
|
| 208 |
考工记辨证 |
陈衍 |
|
第2辑第38册 |
|
| 209 |
周礼 |
黄公渚选注 |
|
第2辑第38册 |
|
| 210 |
仪礼与礼记之社会学的研究 |
李安宅 |
|
第2辑第38册 |
|
| 211 |
春秋总论初稿 |
毛起 |
|
第2辑第39册 |
|
| 212 |
一部春秋之国际教训 |
喻松雪 |
|
第2辑第39册 |
|
| 213 |
春秋三传折中 |
廖平 |
|
第2辑第39册 |
|
| 214 |
左传微上 |
吴闿生 |
|
第2辑第40册 |
|
| 215 |
左传微下 |
吴闿生 |
|
第2辑第41册 |
|
| 216 |
左传纂读 |
马厚文 |
|
第2辑第42册 |
|
| 217 |
左传通论 |
方孝岳 |
|
第2辑第42册 |
|
| 218 |
读左随笔 |
王小航 |
|
第2辑第42册 |
|
| 219 |
春秋左传句解 |
王天恨译释,韩慕卢重订 |
|
第2辑第43册 |
|
| 220 |
左传菁华录 |
吴曾祺评注 |
|
第2辑第44册 |
|
| 221 |
公羊家哲学 |
陈柱 |
|
第2辑第45册 |
|
| 222 |
春秋公羊传 |
计硕民 |
|
第2辑第45册 |
|
| 223 |
公羊传谷梁传精华 |
中华书局编 |
|
第2辑第46册 |
|
| 224 |
左氏春秋考证 |
刘逢禄著,顾颉刚校点 |
|
第2辑第46册 |
|
| 225 |
谷梁真伪考 |
张西堂 |
|
第2辑第46册 |
|
| 226 |
春秋谷梁传注 |
柯劭忞 |
|
第2辑第47册 |
|
| 227 |
四书新编 |
江希张 |
|
第2辑第48册 |
|
| 228 |
四书白话句解 |
肃房编辑室 |
|
第2辑第49册 |
|
| 229 |
论语二十讲 |
王向荣 |
|
第2辑第50册 |
|
| 230 |
二论典故最豁集 |
韬汉 |
|
第2辑第51册 |
|
| 231 |
论语与做人 |
袁定安 |
|
第2辑第51册 |
|
| 232 |
孟子研究 |
王治心 |
|
第2辑第52册 |
|
| 233 |
孟子概要 |
陈鼎忠 |
|
第2辑第52册 |
|
| 234 |
孟子学说底新评价 |
马绍伯 |
|
第2辑第52册 |
|
| 235 |
孟子话解 |
朱广福 |
|
第2辑第53册 |
|
| 236 |
孟子精华 |
中华书局 |
|
第2辑第53册 |
|
| 237 |
孟子文法读本 |
高步瀛集解,吴闿生评点 |
|
第2辑第54册 |
|
| 238 |
孟子文法研究 |
何漱霜 |
|
第2辑第54册 |
|
| 239 |
孟子疏义 |
王恩洋 |
|
第2辑第55册 |
|
| 240 |
学庸新义 |
张新吾 |
|
第2辑第56册 |
|
| 241 |
广注学庸读本 |
国学编辑社、杜天糜修订 |
|
第2辑第56册 |
|
| 242 |
大学中庸演义 |
廖平 |
|
第2辑第56册 |
|
| 243 |
科学新解大学中庸 |
梁午峰 |
|
第2辑第56册 |
|
| 244 |
古本大学述义 |
大成书社 |
|
第2辑第56册 |
|
| 245 |
大学郑注讲疏 |
顾惕生 |
|
第2辑第57册 |
|
| 246 |
大学一贯录 |
谷达纯 |
|
第2辑第57册 |
|
| 247 |
大学证释 |
陆宗舆 |
|
第2辑第58册 |
|
| 248 |
孝经讲义 |
宋育仁 |
|
第2辑第59册 |
|
| 249 |
孝经读本姚氏学 |
姚明辉 |
|
第2辑第59册 |
|
| 250 |
孝经通考 |
蔡汝堃 |
|
第2辑第59册 |
|
| 251 |
孝经浅释 |
张栩 |
|
第2辑第59册 |
|
| 252 |
魏三字石经集录 |
孙海波 |
|
第2辑第60册 |
|
| 253 |
汉熹平周易石经残碑录 |
文素松 |
|
第2辑第60册 |
|
| 254 |
新出汉魏石经考 |
吴峻甫 |
|
第2辑第60册 |
|
| 255 |
增订三体石经时代辨误 |
王小航 |
|
第2辑第60册 |
|
| 256 |
十三经概论 |
卫聚贤 |
|
第3辑第01册 |
|
| 257 |
经学概论 |
王国维 |
|
第3辑第01册 |
|
| 258 |
经学通论 |
胡熊锷 |
|
第3辑第01册 |
|
| 259 |
读经范本一 |
杨觐东 |
|
第3辑第02册 |
|
| 260 |
读经范本二 |
杨觐东 |
|
第3辑第03册 |
|
| 261 |
经传治要 |
张文治编 |
|
第3辑第04册 |
|
| 262 |
孔贾经疏异同评 |
陈汉章 |
|
第3辑第05册 |
|
| 263 |
通志堂经解提要 |
关文瑛 |
|
第3辑第05册 |
|
| 264 |
古学考 |
廖平著,张西堂校点 |
|
第3辑第05册 |
|
| 265 |
经义考目录一 |
罗振玉 |
|
第3辑第06册 |
|
| 266 |
经义考目录二 |
罗振玉 |
|
第3辑第07册 |
|
| 267 |
读经问题 |
叶青编 |
|
第3辑第08册 |
|
| 268 |
茹经堂新着 |
唐文治 |
|
第3辑第08册 |
|
| 269 |
周易易解 |
沈绍勋 |
|
第3辑第09册 |
|
| 270 |
周易消息大义 |
唐文治 |
|
第3辑第10册 |
|
| 271 |
周易示儿录 |
沈绍勋 |
|
第3辑第10册 |
|
| 272 |
周易大义 |
吴汝纶 |
|
第3辑第10册 |
|
| 273 |
周易精义 |
杨锺洌 |
|
第3辑第11册 |
|
| 274 |
周易卦序之研究 |
贺勉吾 |
|
第3辑第11册 |
|
| 275 |
周易虞氏学义笺订一 |
曾剑笺,李翊灼订 |
|
第3辑第12册 |
|
| 276 |
学易省过录 |
李恒章 |
|
第3辑第12册 |
|
| 277 |
周易虞氏学义笺订二 |
曾剑笺,李翊灼订 |
|
第3辑第13册 |
|
| 278 |
周易大象简义 |
缪篆 |
|
第3辑第14册 |
|
| 279 |
周易古筮考 |
尚秉和 |
|
第3辑第14册 |
|
| 280 |
周易注 |
李士珍 |
|
第3辑第15册 |
|
| 281 |
尚书微 |
刘光蕡 |
|
第3辑第16册 |
|
| 282 |
今文尚书正伪 |
李泰棻 |
|
第3辑第16册 |
|
| 283 |
尚书大义 |
唐文治 |
|
第3辑第16册 |
|
| 284 |
书经讲义 |
遗史氏辑 |
|
第3辑第17册 |
|
| 285 |
书序辨 |
顾颉刚辑点 |
|
第3辑第18册 |
|
| 286 |
立政臆解 |
刘光蕡 |
|
第3辑第18册 |
|
| 287 |
禹贡集解 |
尹世积 |
|
第3辑第18册 |
|
| 288 |
禹贡注解 |
姚明辉 |
|
第3辑第18册 |
|
| 289 |
诗经学ABC |
金公亮 |
|
第3辑第19册 |
|
| 290 |
诗毛氏学一 |
马其昶 |
|
第3辑第20册 |
|
| 291 |
诗毛氏学二 |
马其昶 |
|
第3辑第21册 |
|
| 292 |
诗毛氏学三 |
马其昶 |
|
第3辑第22册 |
|
| 293 |
诗义会通 |
吴闿生 |
|
第3辑第23册 |
|
| 294 |
诗经大义 |
唐文治 |
|
第3辑第23册 |
|
| 295 |
毛诗楚辞考 |
儿岛献吉郎着,隋树森译 |
|
第3辑第24册 |
|
| 296 |
诗乐论 |
罗倬汉 |
|
第3辑第24册 |
|
| 297 |
诗经四家异文考补 |
江瀚 |
|
第3辑第25册 |
|
| 298 |
毛诗正韵 |
丁以此 |
|
第3辑第25册 |
|
| 299 |
诗三家义集疏一 |
王先谦 |
|
第3辑第26册 |
|
| 300 |
诗三家义集疏二 |
王先谦 |
|
第3辑第27册 |
|
| 301 |
诗三家义集疏三 |
王先谦 |
|
第3辑第28册 |
|
| 302 |
礼议 |
曹元忠 |
|
第3辑第29册 |
|
| 303 |
周官经讲义 |
遗史氏辑 |
|
第3辑第29册 |
|
| 304 |
礼学大义 |
张锡恭 |
|
第3辑第29册 |
|
| 305 |
仪礼礼记合编讲义 |
遗史氏辑 |
|
第3辑第30册 |
|
| 306 |
周礼就班 |
不著撰人 |
|
第3辑第30册 |
|
| 307 |
周礼贾疏引唐制集证 |
刘咏溱 |
|
第3辑第30册 |
|
| 308 |
寿栎庐仪礼奭固一 |
吴之英 |
|
第3辑第31册 |
|
| 309 |
寿栎庐仪礼奭固二 |
吴之英 |
|
第3辑第32册 |
|
| 310 |
丧服郑氏学一 |
张锡恭 |
|
第3辑第33册 |
|
| 311 |
丧服郑氏学二 |
张锡恭 |
|
第3辑第34册 |
|
| 312 |
丧服郑氏学三 |
张锡恭 |
|
第3辑第35册 |
|
| 313 |
丧服郑氏学四 |
张锡恭 |
|
第3辑第36册 |
|
| 314 |
春秋三传讲义 |
遗史氏辑 |
|
第3辑第37册 |
|
| 315 |
春秋约纂 |
钱基博 |
|
第3辑第37册 |
|
| 316 |
春秋日食集证 |
冯澄 |
|
第3辑第38册 |
|
| 317 |
左传分国集注一 |
韩席筹 |
|
第3辑第38册 |
|
| 318 |
左传分国集注二 |
韩席筹 |
|
第3辑第39册 |
|
| 319 |
四书读 |
欧阳渐 |
|
第3辑第40册 |
|
| 320 |
语译广解四书读本一 |
朱熹集注,蒋伯潜广解 |
|
第3辑第41册 |
|
| 321 |
语译广解四书读本二 |
朱熹集注,蒋伯潜广解 |
|
第3辑第42册 |
|
| 322 |
四书白话批注 |
许伏民 |
|
第3辑第43册 |
|
| 323 |
广注四书读本 |
世界书局编 |
|
第3辑第44册 |
|
| 324 |
四书读本一 |
王缁尘讲述 |
|
第3辑第45册 |
|
| 325 |
四书读本二 |
王缁尘讲述 |
|
第3辑第46册 |
|
| 326 |
论语大义 |
齐树楷 |
|
第3辑第47册 |
|
| 327 |
论语正 |
石永楙 |
|
第3辑第48册 |
|
| 328 |
论语新读本 |
唐文治 |
|
第3辑第48册 |
|
| 329 |
论语通义 |
遗史氏辑 |
|
第3辑第49册 |
|
| 330 |
论孟课 |
欧阳渐 |
|
第3辑第49册 |
|
| 331 |
论语疏证 |
杨树达 |
|
第3辑第50册 |
|
| 332 |
孟子新读本 |
唐文治 |
|
第3辑第51册 |
|
| 333 |
白话孟子读本 |
张兆瑢、沈元启编译 |
|
第3辑第52册 |
|
| 334 |
孟子读法 |
伍庄 |
|
第3辑第52册 |
|
| 335 |
大学新疏 |
王恩洋 |
|
第3辑第53册 |
|
| 336 |
大学述义 |
徐绍桢 |
|
第3辑第53册 |
|
| 337 |
大学通义 |
曹元弼 |
|
第3辑第53册 |
|
| 338 |
中庸篇义 |
马其昶 |
|
第3辑第54册 |
|
| 339 |
中庸浅说 |
胡怀琛 |
|
第3辑第54册 |
|
| 340 |
大学古义 |
刘光蕡 |
|
第3辑第54册 |
|
| 341 |
大学申义 |
左钦敏 |
|
第3辑第54册 |
|
| 342 |
中庸传 |
欧阳渐 |
|
第3辑第54册 |
|
| 343 |
中庸述义 |
陈全三 |
|
第3辑第54册 |
|
| 344 |
孝经救世一 |
世界不孝子 |
|
第3辑第55册 |
|
| 345 |
孝经救世二 |
世界不孝子 |
|
第3辑第56册 |
|
| 346 |
《尔雅谷名考》 |
高润生 |
|
第3辑第57册 |
|
| 347 |
尔雅本字考|释诂 |
马宗芗 |
|
第3辑第58册 |
|
| 348 |
《尔雅草木虫鱼鸟兽释例》 |
王国维 |
|
第3辑第58册 |
|
| 349 |
黄侃手批尔雅正名 |
汪蓥撰,黄侃评 |
|
第3辑第58册 |
|
| 350 |
汉熹平石经残字集录 |
罗振玉 |
|
第3辑第59册 |
|
| 351 |
汉熹平石经集录续补 |
罗振玉 |
|
第3辑第59册 |
|
| 352 |
汉熹平石经集录又续编 |
罗振玉 |
|
第3辑第59册 |
|
| 353 |
汉石经残字集四续编 |
罗振玉 |
|
第3辑第59册 |
|
| 354 |
汉石经残字集录三编 |
罗振玉 |
|
第3辑第59册 |
|
| 355 |
汉石经残字集录续编 |
罗振玉 |
|
第3辑第59册 |
|
| 356 |
诗纬新解 |
廖平著,黄镕笔述 |
|
第3辑第60册 |
|
| 357 |
尚书弘道编 |
廖平著,黄镕笔述 |
|
第3辑第60册 |
|
| 358 |
汉魏石经残字校录 |
屈万里校录 |
|
第3辑第60册 |
|
| 359 |
旧雨楼汉石经残石记 |
方若 |
|
第3辑第60册 |
|
| 360 |
书中候弘道编 |
廖平著,黄镕笔述 |
|
第3辑第60册 |
|
| 361 |
汉石经碑图 |
张国淦 |
|
第3辑第60册 |
|
| 362 |
五经释要 |
崔适 |
|
第4辑第01册 |
|
| 363 |
九经今义 |
成本璞 |
|
第4辑第02册 |
|
| 364 |
先秦经籍考一 |
丹羽正义等着,江侠庵译 |
|
第4辑第03册 |
|
| 365 |
先秦经籍考二 |
丹羽正义等着,江侠庵译 |
|
第4辑第04册 |
|
| 366 |
复性书院讲录一 |
马浮 |
|
第4辑第05册 |
|
| 367 |
复性书院讲录二 |
马浮 |
|
第4辑第06册 |
|
| 368 |
经说选粹 |
葛陛纶 |
|
第4辑第07册 |
|
| 369 |
经书大同学说 |
李苏翘 |
|
第4辑第08册 |
|
| 370 |
论语韩非子庄子活叶文选 |
许啸天选注 |
|
第4辑第08册 |
|
| 371 |
尚书礼记活叶文选 |
许啸天选注 |
|
第4辑第08册 |
|
| 372 |
易经公羊传左传活叶文选 |
许啸天选注 |
|
第4辑第08册 |
|
| 373 |
周易释贞 |
王树枏 |
|
第4辑第09册 |
|
| 374 |
周易辑说讲义 |
孙仲玉 |
|
第4辑第09册 |
|
| 375 |
周易义例释 |
林锡光 |
|
第4辑第10册 |
|
| 376 |
易经音训节本 |
周学熙辑 |
|
第4辑第11册 |
|
| 377 |
河图象说 |
黄元炳 |
|
第4辑第11册 |
|
| 378 |
易学探原经传解一 |
黄元炳 |
|
第4辑第12册 |
|
| 379 |
易学探原经传解二 |
黄元炳 |
|
第4辑第13册 |
|
| 380 |
易学演讲录 |
杨践形 |
|
第4辑第14册 |
|
| 381 |
周易卢氏学一 |
卢维时 |
|
第4辑第15册 |
|
| 382 |
周易卢氏学二 |
卢维时 |
|
第4辑第16册 |
|
| 383 |
尚书举要 |
陈衍 |
|
第4辑第17册 |
|
| 384 |
尚书核诂 |
杨筠如 |
|
第4辑第17册 |
|
| 385 |
书经简明白话解 |
陈勖夫 |
|
第4辑第18册 |
|
| 386 |
尚书钩沉一 |
吴国泰 |
|
第4辑第19册 |
|
| 387 |
尚书通今 |
吴国泰 |
|
第4辑第20册 |
|
| 388 |
尚书钩沉二 |
吴国泰 |
|
第4辑第20册 |
|
| 389 |
诗经集解辨正 |
徐天璋 |
|
第4辑第21册 |
|
| 390 |
诗经讲义 |
宋育仁 |
|
第4辑第22册 |
|
| 391 |
毛诗评注 |
李九华述义,张斌、张国棣辑 |
|
第4辑第23册 |
|
| 392 |
新注诗经白话解 |
洪子良 |
|
第4辑第24册 |
|
| 393 |
诗史初稿 |
张寿镛 |
|
第4辑第25册 |
|
| 394 |
分类诗经一 |
许啸天 |
|
第4辑第26册 |
|
| 395 |
分类诗经二 |
许啸天 |
|
第4辑第27册 |
|
| 396 |
寿栎庐仪礼奭固礼器图 |
吴之英 |
|
第4辑第28册 |
|
| 397 |
寿栎庐仪礼奭固礼事图 |
吴之英 |
|
第4辑第29册 |
|
| 398 |
江苏编订礼制会丧礼丧服草案 |
姚文枏 |
|
第4辑第30册 |
|
| 399 |
仪礼丧服会通 |
骆成駫 |
|
第4辑第30册 |
|
| 400 |
礼记通论 |
蔡介民 |
|
第4辑第31册 |
|
| 401 |
礼记 |
叶绍钧选注 |
|
第4辑第31册 |
|
| 402 |
学记臆解 |
刘光蕡 |
|
第4辑第32册 |
|
| 403 |
学记考释 |
杜明通 |
|
第4辑第32册 |
|
| 404 |
学记集义训俗 |
姚明辉 |
|
第4辑第32册 |
|
| 405 |
春秋正议证释一 |
吴佩孚 |
|
第4辑第33册 |
|
| 406 |
春秋正议证释二 |
吴佩孚 |
|
第4辑第34册 |
|
| 407 |
读春秋随笔 |
郭希仁 |
|
第4辑第35册 |
|
| 408 |
读左质疑 |
王祖畬 |
|
第4辑第35册 |
|
| 409 |
公羊榷论 |
徐哲东 |
|
第4辑第35册 |
|
| 410 |
公羊臆 |
张宪和 |
|
第4辑第36册 |
|
| 411 |
读公羊注记疑 |
张宪和 |
|
第4辑第36册 |
|
| 412 |
谷梁大义述补阙 |
张慰祖 |
|
第4辑第37册 |
|
| 413 |
左传补注抄撮 |
余謇 |
|
第4辑第37册 |
|
| 414 |
论语集注补正述疏一 |
简朝亮 |
|
第4辑第38册 |
|
| 415 |
论语集注补正述疏二 |
简朝亮 |
|
第4辑第39册 |
|
| 416 |
论语集注补正述疏三 |
简朝亮 |
|
第4辑第40册 |
|
| 417 |
论语集注补正述疏四 |
简朝亮 |
|
第4辑第41册 |
|
| 418 |
论语集注补正述疏五 |
简朝亮 |
|
第4辑第42册 |
|
| 419 |
论语集注补正述疏六 |
简朝亮 |
|
第4辑第43册 |
|
| 420 |
圈点手批四书集注一 |
朱熹集注,王伯沆圈点手批 |
|
第4辑第44册 |
|
| 421 |
圈点手批四书集注二 |
朱熹集注,王伯沆圈点手批 |
|
第4辑第45册 |
|
| 422 |
论语实测 |
徐天璋 |
|
第4辑第46册 |
|
| 423 |
金州讲习会论语讲义 |
罗振玉 |
|
第4辑第47册 |
|
| 424 |
论语会笺 |
徐英 |
|
第4辑第47册 |
|
| 425 |
天文本单经论语校勘记 |
叶德辉 |
|
第4辑第47册 |
|
| 426 |
论语集注述要 |
郑浩 |
|
第4辑第48册 |
|
| 427 |
论语新疏 |
王恩洋 |
|
第4辑第49册 |
|
| 428 |
正志中学孟子讲义 |
姚永概 |
|
第4辑第50册 |
|
| 429 |
孟子集注笺正 |
徐天璋 |
|
第4辑第51册 |
|
| 430 |
孟子学案 |
王恩洋 |
|
第4辑第52册 |
|
| 431 |
中庸证释一 |
救世新教会 |
|
第4辑第53册 |
|
| 432 |
中庸证释二 |
救世新教会 |
|
第4辑第54册 |
|
| 433 |
孝经通论 |
罗功武 |
|
第4辑第55册 |
|
| 434 |
孝经说 |
陈伯陶 |
|
第4辑第55册 |
|
| 435 |
孝经释义 |
唐家桢 |
|
第4辑第55册 |
|
| 436 |
尔雅说诗一 |
王树枏 |
|
第4辑第56册 |
|
| 437 |
尔雅说诗二 |
王树枏 |
|
第4辑第57册 |
|
| 438 |
尔雅说诗三 |
王树枏 |
|
第4辑第58册 |
|
| 439 |
尔雅古音表 |
丁惟汾 |
|
第4辑第59册 |
|
| 440 |
尔雅音训 |
黄侃着,黄焯记 |
|
第4辑第59册 |
|
| 441 |
北宋嘉佑石经周礼礼记残石 |
罗振玉 |
|
第4辑第60册 |
|
| 442 |
魏三字石经尚书残石 |
罗振玉 |
|
第4辑第60册 |
|
| 443 |
魏石经考 |
王国维 |
|
第4辑第60册 |
|
| 444 |
魏正始石经残石考(附隶释所录魏石经碑图) |
王国维 |
|
第4辑第60册 |
|
| 445 |
魏三体石经录 |
吴宝炜 |
|
第4辑第60册 |
|
| 446 |
论魏三体石经古文之来源并及两汉经古文写本的问题 |
孙次舟 |
|
第4辑第60册 |
|
| 447 |
新出三体石经考 |
章炳麟 |
|
第4辑第60册 |
|
| 448 |
蜀石经春秋谷梁传残石 |
罗振玉 |
|
第4辑第60册 |
|
| 449 |
蜀石经校记 |
缪荃孙 |
|
第4辑第60册 |
|
| 450 |
北宋二体石经礼记檀弓残石 |
罗振玉 |
|
第4辑第60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