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哲学思想丛书》的子目列表
序号 |
子目题名 |
子目责任者 |
版本描述 |
起止册数 |
一般性附注 |
1 |
读诸子札记 |
陶鸿庆 |
|
第1编第001册 |
|
2 |
诸子百家考 |
儿岛献吉郎著,陈清泉译 |
|
第1编第002册 |
|
3 |
先秦诸子述略 |
周群玉 |
|
第1编第002册 |
|
4 |
评注诸子菁华录一 |
张纯一 |
|
第1编第003册 |
|
5 |
评注诸子菁华录二 |
张纯一 |
|
第1编第004册 |
|
6 |
诸子学述 |
罗庶丹 |
|
第1编第005册 |
|
7 |
诸子大纲 |
张寿镛 |
|
第1编第005册 |
|
8 |
周秦诸子选粹 |
刘永济 |
|
第1编第006册 |
|
9 |
周秦诸子学讲义 |
陈曾则 |
|
第1编第006册 |
|
10 |
先秦诸子思想 |
杜守素 |
|
第1编第007册 |
|
11 |
诸子通谊 |
陈钟凡 |
|
第1编第007册 |
|
12 |
先秦诸子批判 |
杜守素 |
|
第1编第007册 |
|
13 |
诸子学纂要 |
蒋伯潜 |
|
第1编第008册 |
|
14 |
诸子通考 |
蒋伯潜 |
|
第1编第009册 |
|
15 |
诸子与理学 |
蒋伯潜 |
|
第1编第010册 |
|
16 |
诸子概论 |
李源澄 |
|
第1编第010册 |
|
17 |
先秦诸子政治社会思想述要 |
嵇文甫 |
|
第1编第010册 |
|
18 |
先秦诸子系年 |
钱穆 |
|
第1编第011册 |
|
19 |
双剑誃诸子新证一 |
于省吾 |
|
第1编第012册 |
|
20 |
双剑誃诸子新证二 |
于省吾 |
|
第1编第013册 |
|
21 |
诸子治要 |
张文治 |
|
第1编第014册 |
|
22 |
周秦诸子考 |
刘汝霖 |
|
第1编第015册 |
|
23 |
广注子部精华 |
陆翔选辑 |
|
第1编第016册 |
|
24 |
先秦诸子哲学 |
李相显 |
|
第1编第017册 |
|
25 |
子学常识 |
徐敬修 |
|
第1编第017册 |
|
26 |
儒道贯 |
朱奉闲 |
|
第1编第018册 |
|
27 |
孔学发微 |
江瀚 |
|
第1编第019册 |
|
28 |
孔教大纲 |
林文庆 |
|
第1编第019册 |
|
29 |
儒教之精神 |
武内义雄著,高明译 |
|
第1编第020册 |
|
30 |
儒墨之异同 |
王桐龄 |
|
第1编第020册 |
|
31 |
儒教政治哲学 |
五来欣造着,胡朴安,郑啸崖译述 |
|
第1编第020册 |
|
32 |
儒道两家观系论 |
津田左右吉著,李继煌译 |
|
第1编第020册 |
|
33 |
儒家哲学及其修正 |
冯友兰 |
|
第1编第021册 |
|
34 |
儒哲学案合编 |
曹恭翊 |
|
第1编第021册 |
|
35 |
儒学 |
姜忠奎 |
|
第1编第022册 |
|
36 |
儒学中兴论 |
王恩洋 |
|
第1编第022册 |
|
37 |
儒学大义 |
王恩洋 |
|
第1编第022册 |
|
38 |
儒学概论 |
北村泽吉 |
|
第1编第023册 |
|
39 |
孔墨的思想 |
杨荣国 |
|
第1编第023册 |
|
40 |
儒家哲学 |
梁启超讲述,周传儒笔记 |
|
第1编第023册 |
|
41 |
稷下派之研究 |
金受申 |
|
第1编第024册 |
|
42 |
道德约言 |
道德学社编 |
|
第1编第024册 |
|
43 |
儒家精神 |
燕义权 |
|
第1编第024册 |
|
44 |
孟子讲义 |
夏震武 |
|
第1编第025册 |
|
45 |
孟子评传 |
罗根泽 |
|
第1编第025册 |
|
46 |
继述堂读孟刍言 |
王毓英 |
|
第1编第025册 |
|
47 |
白话译解荀子 |
叶玉麟 |
|
第1编第026册 |
|
48 |
荀子 |
叶绍钧 |
|
第1编第027册 |
|
49 |
荀子解故 |
吴国杰 |
|
第1编第027册 |
|
50 |
荀子性善证 |
姜忠奎 |
|
第1编第027册 |
|
51 |
荀子哲学 |
陈登元 |
|
第1编第028册 |
|
52 |
荀子学说研究 |
杨大膺 |
|
第1编第028册 |
|
53 |
荀子哲学纲要 |
刘子静 |
|
第1编第028册 |
|
54 |
荀子精华 |
中华书局编 |
|
第1编第029册 |
|
55 |
荀子柬释 |
梁启雄 |
|
第1编第029册 |
|
56 |
补过斋读老子日记一 |
杨增新 |
|
第1编第030册 |
|
57 |
补过斋读老子日记二 |
杨增新 |
|
第1编第031册 |
|
58 |
老子精华 |
中华书局编 |
|
第1编第032册 |
|
59 |
老易通 |
陈荣昌 |
|
第1编第032册 |
|
60 |
道德经会通 |
黄维翰 |
|
第1编第032册 |
|
61 |
老子哲学 |
大同 |
|
第1编第032册 |
|
62 |
中国古代社会与老子 |
侯外庐 |
|
第1编第033册 |
|
63 |
老子述义 |
胡渊如 |
|
第1编第033册 |
|
64 |
老子述记 |
朱芾煌 |
|
第1编第033册 |
|
65 |
老子与庄子 |
陈柱 |
|
第1编第034册 |
|
66 |
增补老子古义 |
杨树达 |
|
第1编第034册 |
|
67 |
老子韩氏说 |
陈柱 |
|
第1编第034册 |
|
68 |
老子核诂 |
马叙伦 |
|
第1编第035册 |
|
69 |
老子 |
许啸天 |
|
第1编第036册 |
|
70 |
老子校诂 |
蒋锡昌 |
|
第1编第037册 |
|
71 |
老子辨 |
钱穆 |
|
第1编第037册 |
|
72 |
老子通证 |
冯振 |
|
第1编第038册 |
|
73 |
标点注解老子道德经 |
支伟成 |
|
第1编第038册 |
|
74 |
白话译解老子道德经 |
叶玉麟 |
|
第1编第038册 |
|
75 |
老子学案 |
王恩洋 |
|
第1编第038册 |
|
76 |
老子玄诂附韵学 |
尹桐阳 |
|
第1编第039册 |
|
77 |
老子政治学 |
吴孤鹏 |
|
第1编第039册 |
|
78 |
老子衍 |
李哲明 |
|
第1编第039册 |
|
79 |
老墨哲学之人生观 |
蔡尚思 |
|
第1编第039册 |
|
80 |
老庄哲学研究 |
贝琪 |
|
第1编第040册 |
|
81 |
老子现代语解 |
陆世鸿 |
|
第1编第040册 |
|
82 |
老学今诠 |
石一参 |
|
第1编第040册 |
|
83 |
籀文老子 |
田潜书 |
|
第1编第040册 |
|
84 |
老子哲学的研究和批评 |
程辟金 |
|
第1编第040册 |
|
85 |
读老浅疏 |
李蠡 |
|
第1编第040册 |
|
86 |
老子新注 |
缪尔纾 |
|
第1编第041册 |
|
87 |
老子政治思想概论 |
孙思昉 |
|
第1编第041册 |
|
88 |
老子研究与政治 |
历劫余生 |
|
第1编第041册 |
|
89 |
老子哲学之研究 |
金声 |
|
第1编第041册 |
|
90 |
评注庄子读本 |
陈和祥 |
|
第1编第042册 |
|
91 |
庄子浅训 |
蒋兆燮 |
|
第1编第043册 |
|
92 |
庄子诠诂 |
胡远浚 |
|
第1编第043册 |
|
93 |
庄子章义 |
胡朴安 |
|
第1编第044册 |
|
94 |
新式考证注解庄子 |
王治心 |
|
第1编第044册 |
|
95 |
庄子天下篇讲疏 |
顾实 |
|
第1编第045册 |
|
96 |
庄子天下篇释 |
方方山 |
|
第1编第045册 |
|
97 |
庄子内篇学 |
陈柱 |
|
第1编第045册 |
|
98 |
读庄穷年录 |
秦毓鎏 |
|
第1编第045册 |
|
99 |
庄子佚文 |
马叙伦 |
|
第1编第046册 |
|
100 |
庄子札记 |
马叙伦 |
|
第1编第046册 |
|
101 |
庄子选注 |
沈德鸿 |
|
第1编第047册 |
|
102 |
标点注解庄子校释 |
支伟成 |
|
第1编第048册 |
|
103 |
庄子研究 |
叶国庆 |
|
第1编第048册 |
|
104 |
庄子正 |
石永楙 |
|
第1编第049册 |
|
105 |
庄子精华 |
中华书局编 |
|
第1编第049册 |
|
106 |
先秦天道观之进展 |
郭鼎堂 |
|
第1编第049册 |
|
107 |
庄子哲学 |
苏甲荣 |
|
第1编第049册 |
|
108 |
杨朱哲学 |
顾实 |
|
第1编第050册 |
|
109 |
列子伪书考 |
马叙伦 |
|
第1编第050册 |
|
110 |
列子天瑞篇新义 |
张怀民 |
|
第1编第050册 |
|
111 |
列子杨朱篇新解 |
贝琪 |
|
第1编第050册 |
|
112 |
列子精华 |
中华书局编 |
|
第1编第050册 |
|
113 |
子墨子学说 |
梁启超 |
|
第1编第051册 |
|
114 |
墨子学案 |
梁启超 |
|
第1编第051册 |
|
115 |
墨学与景教 |
张纯一 |
|
第1编第051册 |
|
116 |
墨翟与耶稣 |
吴雷川 |
|
第1编第051册 |
|
117 |
墨子为回教徒考 |
金祖同 |
|
第1编第052册 |
|
118 |
墨学十论 |
陈柱 |
|
第1编第052册 |
|
119 |
墨子哲学 |
郎擎霄 |
|
第1编第053册 |
|
120 |
墨子菁华稿本 |
蔡可权 |
|
第1编第053册 |
|
121 |
尹文子直解 |
陈仲荄 |
|
第1编第053册 |
|
122 |
标点注解晏子春秋 |
支伟成 |
|
第1编第053册 |
|
123 |
墨翟辨 |
胡怀琛 |
|
第1编第053册 |
|
124 |
墨子小记 |
杜奉符 |
|
第1编第053册 |
|
125 |
标点注解管子通释 |
支伟成 |
|
第1编第054册 |
|
126 |
管子探源 |
罗根泽 |
|
第1编第055册 |
|
127 |
管子补注疏义 |
庞树典 |
|
第1编第055册 |
|
128 |
管子学案 |
戴濬 |
|
第1编第056册 |
|
129 |
管子经济思想 |
黄汉 |
|
第1编第056册 |
|
130 |
管子参解 |
金廷桂 |
|
第1编第056册 |
|
131 |
管子精华 |
中华书局编 |
|
第1编第056册 |
|
132 |
商君书解诂定本 |
朱师辙 |
|
第1编第057册 |
|
133 |
标点注解商君书 |
支伟成 |
|
第1编第057册 |
|
134 |
商君书校释 |
陈启天 |
|
第1编第057册 |
|
135 |
商君书集解 |
王心湛 |
|
第1编第057册 |
|
136 |
商君书斠诠 |
王时润 |
|
第1编第058册 |
|
137 |
商君书笺正 |
简书笺 |
|
第1编第058册 |
|
138 |
慎子集说 |
蔡汝堃 |
|
第1编第059册 |
|
139 |
战国纵横家学研究 |
朱星元 |
|
第1编第059册 |
|
140 |
纵横学研究 |
苑汝贤 |
|
第1编第059册 |
|
141 |
慎子校正 |
王斯睿 |
|
第1编第059册 |
|
142 |
慎懋赏本慎子疏证 |
方国瑜 |
|
第1编第059册 |
|
143 |
先秦法家概论 |
李之熙 |
|
第1编第060册 |
|
144 |
头注韩非子定本 |
池田四郎次郎注 |
|
第1编第060册 |
|
145 |
白话译解韩非子 |
叶玉麟 |
|
第1编第061册 |
|
146 |
韩非 |
谢无量 |
|
第1编第061册 |
|
147 |
韩非子参考书辑要 |
陈启天 |
|
第1编第061册 |
|
148 |
韩非及其政治学 |
陈启天 |
|
第1编第062册 |
|
149 |
韩非的政治哲学 |
洪嘉仁 |
|
第1编第062册 |
|
150 |
韩非子法意 |
夏忠道 |
|
第1编第062册 |
|
151 |
三晋法家的思想 |
容肇祖 |
|
第1编第062册 |
|
152 |
韩非的法治思想 |
张陈卿 |
|
第1编第062册 |
|
153 |
苏秦张仪 |
吕思勉 |
|
第1编第063册 |
|
154 |
白话译解孙子兵法 |
叶玉麟 |
|
第1编第063册 |
|
155 |
孙子十三篇章句训义 |
钱基博 |
|
第1编第064册 |
|
156 |
孙武子 |
杨杰 |
|
第1编第064册 |
|
157 |
从孙子兵法研究做事方法 |
张廷灏 |
|
第1编第065册 |
|
158 |
孙子新研究 |
李浴日 |
|
第1编第065册 |
|
159 |
孙子释证 |
刘文垕 |
|
第1编第066册 |
|
160 |
读吕氏春秋记 |
马叙伦 |
|
第1编第067册 |
|
161 |
吕氏春秋集解 |
王心湛 |
|
第1编第067册 |
|
162 |
吕氏春秋高注补正 |
李宝洤 |
|
第1编第067册 |
|
163 |
吕氏春秋高诱训解疏证 |
杨明照 |
|
第1编第067册 |
|
164 |
名学稽古 |
章行严等著 |
|
第1编第068册 |
|
165 |
公孙龙子释 |
金受申 |
|
第1编第068册 |
|
166 |
名家五种校读记 |
钱基博 |
|
第1编第068册 |
|
167 |
邓析子校录 |
马叙伦 |
|
第1编第068册 |
|
168 |
鬼谷子新注 |
俞棪 |
|
第1编第068册 |
|
169 |
鹖冠子吴注 |
吴世拱 |
|
第1编第068册 |
|
170 |
公孙龙子斠释 |
张怀民 |
|
第1编第069册 |
|
171 |
公孙龙子集解 |
陈柱 |
|
第1编第069册 |
|
172 |
汉晋学术编年一 |
刘汝霖 |
|
第1编第070册 |
|
173 |
汉晋学术编年二 |
刘汝霖 |
|
第1编第071册 |
|
174 |
晋之清谈 |
范寿康 |
|
第1编第072册 |
|
175 |
六朝时代学者之人生哲学 |
陈安仁 |
|
第1编第072册 |
|
176 |
魏晋思想论 |
刘大杰 |
|
第1编第072册 |
|
177 |
魏晋的自然主义 |
容肇祖 |
|
第1编第072册 |
|
178 |
刘子斠注 |
杨明照 |
|
第1编第073册 |
|
179 |
读淮南子 |
卢锡荣 |
|
第1编第073册 |
|
180 |
淮南旧注校理 |
吴承仕 |
|
第1编第073册 |
|
181 |
淮南子斠补 |
吕传元 |
|
第1编第074册 |
|
182 |
淮南子精华 |
中华书局编 |
|
第1编第074册 |
|
183 |
淮南子选注 |
沈雁冰 |
|
第1编第074册 |
|
184 |
盐铁论集释 |
徐德培 |
|
第1编第075册 |
|
185 |
盐铁论新诠 |
剑鸣庐主人 |
|
第1编第075册 |
|
186 |
法言义疏一 |
汪荣宝 |
|
第1编第076册 |
|
187 |
法言义疏二 |
汪荣宝 |
|
第1编第077册 |
|
188 |
标点注解扬子法言 |
支伟成 |
|
第1编第077册 |
|
189 |
论衡 |
陶乐勤标点 |
|
第1编第078册 |
|
190 |
论衡集解 |
刘盼遂 |
|
第1编第079册 |
|
191 |
五教入门 |
冯炳南 |
|
第1编第080册 |
|
192 |
德教阐微 |
叶极五笔录 |
|
第1编第081册 |
|
193 |
宋学概要 |
夏君虞 |
|
第1编第082册 |
|
194 |
宋明理学纲要 |
蒋维乔,杨大膺 |
|
第1编第083册 |
|
195 |
两宋思想述评 |
陈钟凡 |
|
第1编第083册 |
|
196 |
理学纂要 |
蒋伯潜 |
|
第1编第084册 |
|
197 |
理学纲要 |
吕思勉 |
|
第1编第084册 |
|
198 |
宋学 |
贾丰臻 |
|
第1编第084册 |
|
199 |
理学大纲 |
张文治 |
|
第1编第085册 |
|
200 |
宋儒与佛教 |
林科棠 |
|
第1编第085册 |
|
201 |
理学常识 |
徐敬修 |
|
第1编第085册 |
|
202 |
宋吕氏庄子义 |
陈任中校辑 |
|
第1编第086册 |
|
203 |
北宋象数哲学引论 |
查猛济 |
|
第1编第086册 |
|
204 |
陆象山之精神 |
陆基编述 |
|
第1编第086册 |
|
205 |
王安石 |
陈敏书 |
|
第1编第086册 |
|
206 |
浙东学派溯源 |
何炳松 |
|
第1编第087册 |
|
207 |
二程研究 |
管道中 |
|
第1编第087册 |
|
208 |
紫阳学术发微 |
唐文治 |
|
第1编第088册 |
|
209 |
朱子学派 |
谢无量 |
|
第1编第088册 |
|
210 |
言文对照东莱博议一 |
袁韬壶译解 |
|
第1编第089册 |
|
211 |
陆王哲学辨微 |
胡哲敷 |
|
第1编第090册 |
|
212 |
言文对照东莱博议二 |
袁韬壶译解 |
|
第1编第090册 |
|
213 |
王守仁与明理学 |
宋佩韦 |
|
第1编第090册 |
|
214 |
王阳明学说及其事功 |
陈健夫 |
|
第1编第091册 |
|
215 |
阳明学术发微 |
唐文治 |
|
第1编第091册 |
|
216 |
陆王哲学 |
张绵周 |
|
第1编第091册 |
|
217 |
阳明致良知学 |
江谦 |
|
第1编第092册 |
|
218 |
阳明学 |
李一真 |
|
第1编第092册 |
|
219 |
王朱学说 |
吴召宣 |
|
第1编第092册 |
|
220 |
余姚三哲纪念集 |
邵苇水 |
|
第1编第093册 |
|
221 |
王船山学谱 |
张西堂 |
|
第1编第093册 |
|
222 |
黄黎洲学谱 |
谢国桢 |
|
第1编第094册 |
|
223 |
颜元与李塨 |
金絮如 |
|
第1编第094册 |
|
224 |
顾宁人先生学谱 |
谢国桢 |
|
第1编第094册 |
|
225 |
颜李学 |
徐世昌 |
|
第1编第095册 |
|
226 |
大思想家袁枚评传 |
杨鸿烈 |
|
第1编第096册 |
|
227 |
戴东原的哲学 |
胡适 |
|
第1编第096册 |
|
228 |
清代学术概论 |
梁启超 |
|
第1编第097册 |
|
229 |
中国古代学术流变研究 |
梁启超 |
|
第1编第097册 |
|
230 |
清儒学术讨论集 |
陈柱 |
|
第1编第097册 |
|
231 |
性理学大义 |
唐文治 |
|
第1编第098册 |
|
232 |
性理说 |
虞和钦 |
|
第1编第099册 |
|
233 |
张石琴与太古学派 |
刘厚滋 |
|
第1编第099册 |
|
234 |
性理救世书 |
唐文治 |
|
第1编第099册 |
|
235 |
学一斋性理书 |
徐绍桢 |
|
第1编第099册 |
|
236 |
新世训 |
冯友兰 |
|
第1编第100册 |
|
237 |
新事论 |
冯友兰 |
|
第1编第100册 |
|
238 |
新原人 |
冯友兰 |
|
第1编第101册 |
|
239 |
新理学 |
冯友兰 |
|
第1编第101册 |
|
240 |
中国学术之升降及今后之趋向 |
金松岑 |
|
第1编第102册 |
|
241 |
学术论著 |
王伏雄 |
|
第1编第102册 |
|
242 |
中西学说通辨一 |
张绍价 |
|
第1编第103册 |
|
243 |
中西学说通辨二 |
张绍价 |
|
第1编第104册 |
|
244 |
大同新论 |
陈梦韶 |
|
第1编第105册 |
|
245 |
王道讲演集 |
郑孝胥 |
|
第1编第106册 |
|
246 |
中国学术论著集要一 |
北大中文系 |
|
第1编第106册 |
|
247 |
中国学术论著集要二 |
北大中文系 |
|
第1编第107册 |
|
248 |
中国哲学十讲 |
李石岑 |
|
第1编第108册 |
|
249 |
人生哲学 |
李石岑 |
|
第1编第109册 |
|
250 |
国父与中国思想 |
杨泽中 |
|
第1编第110册 |
|
251 |
革命哲学 |
蒋中正 |
|
第1编第110册 |
|
252 |
革命哲学疏要 |
张铁君 |
|
第1编第110册 |
|
253 |
孙文学说疏证 |
王万钟 |
|
第1编第110册 |
|
254 |
孙先生之思想及其主义 |
陈安仁 |
|
第1编第111册 |
|
255 |
知难行易说与知行合一说 |
贺麟 |
|
第1编第112册 |
|
256 |
知难行易说精义 |
赵宗贤 |
|
第1编第112册 |
|
257 |
知难行易说绎义 |
张振之 |
|
第1编第112册 |
|
258 |
十批判书 |
郭沫若 |
|
第1编第113册 |
|
259 |
胡适批判一 |
叶青 |
|
第1编第114册 |
|
260 |
胡适批判二 |
叶青 |
|
第1编第115册 |
|
261 |
新哲学论战集 |
叶青 |
|
第1编第116册 |
|
262 |
胡适中国哲学史批判 |
严灵峰 |
|
第1编第117册 |
|
263 |
严复思想述评 |
周振甫 |
|
第1编第117册 |
|
264 |
中国古代政治哲学批判 |
李麦麦 |
|
第1编第118册 |
|
265 |
现阶段的中国思想运动 |
夏征农 |
|
第1编第119册 |
|
266 |
我们的思想家 |
易君左 |
|
第1编第119册 |
|
267 |
中国思想界的奥伏赫变 |
王灵皋 |
|
第1编第120册 |
|
268 |
中国传统思想之检讨 |
新华杂志社 |
|
第1编第120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