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附注 |
志磚右側所題志主姓名為“員世”。據洛陽出土的元顯魏墓誌[2]([2]趙萬里:《漢魏南北朝墓誌集釋》,圖版一四六,科學出版社,1956年;趙超:《漢魏南北朝墓誌彙編》,166-167頁。),顯魏之女元仲容,“適南陽員彥,父標,故兗岐涇三州刺史、新安子,諡曰世”。可見員是姓,而世為 諡,員世仍是指員標。員標墓誌正文不全,似別有志磚相續,今已不存。 員標及其父親員郎的姓名,不見於史。員標墓誌所稱其曾祖員暖旽仕“石鎮西將軍、五部都統”,亦不見於石趙及十六國史文獻。從“五部都統”官名來看,員氏應當是內人胡族。《廣韻》卷一上平聲二十文部:“員,……又音運,姓也。”《元和姓纂》卷三員氏條,引《前涼錄》(案即崔鴻《十六國春秋》之《前涼錄》)有安夷人員平、金城人員敝、大夏人員倉景。案漢代安夷縣、金城縣屬金城郡,大夏縣屬隴西郡,都在黃河上游的湟水、洮水流域,這一帶漢魏以來為羌族和盧水胡的重要活動區。員標墓誌稱其籍貫為“涇州平涼郡陰梁縣武都裡”(裡名武都,是否與遷徙自武都的氏人有關?),員氏當是魏晉十六國時期由西東遷到達陰槃的少數部族的酋長,故得用於石趙時期,“五部”不詳所指,當是安定郡某一種胡族的部族聯合組織。這種背景使得員氏得以在北朝時期繼續活躍,員標墓誌提供了這方面的素材。出土於甘肅涇川的北魏南石窟寺碑,是記錄涇州刺史奚康生開南石窟寺的重要材料,其碑陰題名中有兩人,一是“主薄平涼員詳”,一是“口口從事史平涼員英”,見羅振玉《石交錄》卷三。這反映了北魏時平涼員氏在地方上的活躍。 北朝以後的員氏多以平涼為郡望,《元和姓纂》員氏條便只列平涼一望。唐代墓誌中,有兩位員氏女性的郡望標明為平涼,見李景陽墓誌和梁令珣墓誌[1] 。但是也有員氏似乎改造了自己的譜系。《舊唐書》卷一九○中《文苑中•員半千傳》:“員半千,本名余慶,晉州臨汾人。”而《新唐書》卷一一二《員半千傳》:“員半千字榮期,齊州全節人。其先本彭城劉氏,十世祖凝之,事宋,起部郎, 注釋:[1]周紹良、趙超:《唐代墓誌彙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1379、1654頁。 及齊受禪,奔元魏,以忠烈自比伍員,因賜姓員,終鎮西將軍、平涼郡公。”關於員氏以劉凝之為祖的說法,似乎可以由員半千的墓誌作證。南宋王楙《野客叢書》卷二二“侯霸員半千宋璟”條,引《嘉祐雜誌》載白水縣民所得員半千墓誌,稱“十八代祖凝,自宋入魏,本姓劉氏,彭城人,以其雅正似伍員,遂賜姓員”[1]([1]王楙:《野客叢書》卷二,中華書局,1987年,249頁。)。除世系數字外,基本與《新唐書》本傳合。員半千這一支,很可能經歷了改造姓族譜系的過程,即把宗姓淵源從胡族改為華夏舊族。從元顯魏墓誌看,員標之子員彥被稱為“南陽員彥”,似乎已經改籍南陽,不過這可能只是員彥這一支的特別情況。 而員氏得姓的由來,尚無可考。北朝時西方藩國,有名“員闊”者,不知道與內人的員氏是否有關聯。 |